startup February 27, 2023

「新竹青創基地 Hsinchu Startup Hub」集仕多股份有限公司


post-thumb

新竹縣首座「新竹青創基地 Hsinchu Startup Hub」,由縣府委託明新科技大學打造,今天揭牌啟用;占地280坪,可提供最多55家無固定座位區之輔導進駐企業,鼓勵青年人扎根地方。新竹縣長楊文科代表與14組進駐新創團隊簽約,同時成立「A+竹縣青年創業輔導團」,將提供創業問題諮詢輔導,並朝「產業大學城」目標邁進。

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,縣府從從推動青年創新創業輔導計畫、建置青創基地、遴選進駐廠商到成立顧問團隊,透過一系列政策來鼓勵青年扎根地方築夢踏實,並勉勵年輕人要好事情,要請教有經驗者、長者和老實人。

楊文科說,縣府透過專案支持青年團隊,另成立「A+竹縣青年創業輔導團」聘任24位顧問,透過實戰經驗、論壇討論 、實務操作,由各領域產業菁英及專家學者,提供青年創業中常遇到法律、財會、人力管理等問題之諮詢輔導。

明新科大校長劉國偉表示,「新竹青創基地 」設於校內創新育成中心,占地共280坪,除提供最多55家無固定座位區的輔導進駐企業外,尚配置15家以上共享辦公空間、19間新創辦公室、共享學習教室、聯合會議室、洽談室及藝文展覽空間等。

搭配明新科大豐沛創新研發能量及教學資源,新竹青創基地啟用後,與創業輔導顧問團合作青創基地,將提升青年創業活力,成為青創團隊創新創業圓夢的加速器。

縣府教育局長表示,只要具創新應用產品或服務開發能力,及創新經營構想之個人、團隊、公司行號或企業,並具備團隊成員至少1人須45歲(含)以下、團隊成員至少1人設籍新竹縣或於新竹縣工作、登記於新竹縣之工廠公司行號及工廠等,即符合加入新創基地申請資格,詳情可洽新竹青創基地官網

14組進駐青創基地團隊如下:

1.珩衍創意執行股份有限公司(網站、圖片設計及數位行銷)

2.愛奇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AI教材研發設計與教學活動)

3.祐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(心壓計研發應用、健康照護服務與諮詢)

4.職涯力股份有限公司(英語線上教學服務、遊學客製化系統及模組化培訓專業師資等)

5.秀湖文創工作室(陶藝雕塑、藝術品創作、產品設計企劃及包裝設計等)

6.臥龍智慧環境有限公司(AIoT應用於廢水/水回收系統新建工程、專業諮詢水處理與水回收系統健檢與顧問服務)

7.騰達科技(籌備中,以個人申請進駐,規劃工程師外派之服務方式提供積電路佈局設計服務)

8.集仕多股份有限公司(AI文字轉影音技術,智能自動生成套版影片)

9.嘉姬黑豬農產品(冷鏈黑毛豬豬肉販售及運送服務、各項豬肉加工產品)

10.八五三部落商行(泰雅族創意特色料理,原鄉野菜整合資源平台)

11.杉沐松農場(文化體驗、餐飲服務及金盞花精油DIY)

12.芃華國際餐飲文化有限公司(眷村味、客家菜、台菜海鮮等餐飲服務及線上食材銷售)

13.奇藝弓坊(手作弓箭DIY親子活動、射箭教學及原住民飾品販售等服務)

14.捻花惹草工作室(開發民族植物飲食系列商品,於網路交易平台販售)。

新竹縣府透過專案支持青年團隊,另成立「A+竹縣青年創業輔導團」聘任24位顧問,提供青年創業中常遇到法律、財會、人力管理等問題之諮詢輔導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新竹縣府透過專案支持青年團隊,另成立「A+竹縣青年創業輔導團」聘任24位顧問,提供青年創業中常遇到法律、財會、人力管理等問題之諮詢輔導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「新竹青創基地 」占地共280坪,配置15家以上共享辦公空間、19間新創辦公室、共享學習教室、聯合會議室、洽談室及藝文展覽空間等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「新竹青創基地 」占地共280坪,配置15家以上共享辦公空間、19間新創辦公室、共享學習教室、聯合會議室、洽談室及藝文展覽空間等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協助青年創業、扎根地方,新竹首座青創基地設於明新科大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協助青年創業、扎根地方,新竹首座青創基地設於明新科大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協助青年創業、扎根地方,新竹首座青創基地揭牌啟用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協助青年創業、扎根地方,新竹首座青創基地揭牌啟用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新竹縣長楊文科代表與14組進駐新創團隊簽約,同時成立「A+竹縣青年創業輔導團」,將提供創業問題諮詢輔導,並朝「產業大學城」目標邁進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新竹縣長楊文科代表與14組進駐新創團隊簽約,同時成立「A+竹縣青年創業輔導團」,將提供創業問題諮詢輔導,並朝「產業大學城」目標邁進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「新竹青創基地 」占地共280坪,配置15家以上共享辦公空間、19間新創辦公室、共享學習教室、聯合會議室、洽談室及藝文展覽空間等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「新竹青創基地 」占地共280坪,配置15家以上共享辦公空間、19間新創辦公室、共享學習教室、聯合會議室、洽談室及藝文展覽空間等。記者王淑君/攝影


回到上一頁